在注册les交友app时,通常需要填写属性:T/P/H。
T即Tomboy,是那些外表行为上更中性的女孩;
P的来源说法各异,一般都说是“婆”,即是女同群体里更具有“女性特征”的那一类人;
还有一类是H,意思是两者皆可。
这种最初由外型而产生的区分法则,逐渐和gay圈中的1和0一样,成为“攻”与“受”的代名词。
但不同的是,在gay的社群中,1和0更多的是强调性‘爱角色,而T和P之中关于性’爱角色的含义,则产生于之后。
这使得Tomboy在伴侣关系中被期望处于“攻”的位置,而“婆”则自然为“受”。
虽然在之后又逐渐产生了“娘T”、“爷P”等词汇,但在女同社群中,对个人属性的分类,一直是另我感到困惑的。
基于对异性恋的认知,许多人对女同恋人存在着“一对恋人应该是由一位较为中性的短发T和一位’女性气质’较强的长发P构成”的印象。
例如电影《yes or no》作为许多人的女同启蒙,就是以一T一P的形象出现。
由于外形的原因,我时常被认为会选择一位T开展关系,于是在和与我同样长发、热衷于化妆打扮的女生恋爱的时候,我也会被身边的朋友问道:
“你们真的在谈恋爱吗?你们走在一起就像是闺蜜。”
女同都要分t、p?
@Goose
感觉给人贴tp标签比较普遍,和星座、mbti是类似的,本质还是对某一种人的归类,方便自我认知和交友择偶吧,毕竟人和人的择偶标准是不一样的。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粗浅的标签化的划分,更不用说把这些标签和某些人格特质挂钩(比如说铁t都很爹)、乃至于搞什么鄙视链了,都是很没有道理的做法。
@大车
在tp标签这种事情上太较真,不是⼼智不成熟,就是属于闲人。我认为这样⽆意义的标签化是偏⻅和对⽴的帮凶。
@小王
我认为贴标签就是人类在大脑里简化社会信息加工的一个方式。只是不同的是,t、p这些属性在现在看来,似乎是少数群体的关系角色落入异性恋模式的窠臼。我觉得这也无伤大雅,毕竟整个社会的少数群体基本都有这样的遗憾,也不能轻易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