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,全球首例女性艾滋病痊愈者的出现,再次引起了大众对艾滋病的热议。很多人以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,其实可能只有0.03㎜的距离。
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0年底,我国共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5.3万人。尽管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字来说,105.3万微不足道,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持续上升的感染人数。
而且,不仅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,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。目前,全球仅有3名艾滋病患者被治愈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现在艾滋病依然是不治之症。
为什么艾滋病一直是不治之症呢?这还要从艾滋病病毒说起。
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之后,会集中力量攻击辅助型T细胞。辅助型T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病原体感染的细胞,当辅助型T细胞受到攻击,免疫力就会下降,削弱免疫系统。
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常见,比如血液传播、性传播、母婴传播,如果没有防范意识,发生感染的风险就比较大。
另外,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,通常会经历三个时期,分别是急性感染期、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。
发生感染后的2-4周进入急性感染期,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不明显,常见的有发热、乏力、皮疹等症状,容易被忽视,或者误以为是其他疾病。而且即便是发现异常,也不一定能查出艾滋病病毒或抗体。
之后就会进入无症状期,通常持续2-10年的时间。无症状期的症状也不明显,但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,很有可能导致传播范围扩大。最后,进入艾滋病期,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艾滋病人。
其实,从艾滋病病毒入侵的那一刻起,免疫系统就奋起抗争了。只不过,在清除入侵者的过程中,会遇到两个难题。
一是艾滋病病毒比较狡猾,不断以新面孔出现,导致免疫系统无法及时识别;二是艾滋病病毒善于躲藏,不仅跑到细胞核里,还将自己直接与宿主DNA整合,导致免疫系统无计可施。
这就是为什么当出现艾滋病治愈者的时候,医学界为之振奋的原因了,说明治愈艾滋病有了新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