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与晚上的身高相差约在1-3厘米之间,通常早上身高略高于晚上。
人的身高早上略高于傍晚,是因为脊柱的椎骨之间都由椎间盘相连接,椎间盘富有弹性,它的形态可以随所受力的变化而不同:受压时,可被压扁;除去压力时,又可恢复原状。当人体经过一天的劳动或长时间的站立、行走、跑步之后,椎间盘会因受压而变扁,整个脊柱的长度也会缩短,身高就降低。但是,经过卧床休息之后,椎间盘因未受压力而恢复原状,脊柱相应地也恢复到原来的长度,身高也就恢复到原来的高度。
1、身高变化原因:早上醒来时,经过一夜的休息,脊椎间盘得到了充分的水合作用,恢复了厚度,使得脊椎伸展,身高相对较高。而到了晚上,由于一天的站立和行走,脊椎承受了较大的压力,脊椎间盘的水分被挤压,使得脊椎间盘变薄,导致身高略有减少。
2、影响因素:身高变化与年龄、体重、体型、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。年轻人脊椎间盘的水分含量较高,早晚身高差距可能会更明显。而随着年龄增长,脊椎间盘的水分含量减少,身高变化可能减小。
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最快
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身高增长得最快,可达25厘米。1~2岁大约长高12~13厘米,以后直至青春期,孩子们的身高长得也很快,但速度稳定了下来,平均每年增长5~7厘米。许多父母声称,他们的孩子睡一觉后就长高了一些,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,但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。因为入睡后是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,充分保证睡眠将有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。
人过40岁身高开始“缩水”
许多人都知道,人上了年纪,身高会逐渐“缩水”。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,这一过程开始得远早于人们的意料。科学家指出,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,一过40岁身高便开始慢慢地“缩水”,大约每10年降低1/2英寸(合1.27厘米)。这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变性导致其变薄,如果累及数个椎间盘即可导致身高的降低。不过,如果注意保持正确的姿态,并进行一些伸展和力量锻炼,还是有可能抵御身高“缩水”的。